团队分类1

华东创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十年规划:锚定创新航向,擘画发展新篇

华东创研


华东创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十年规划:锚定创新航向,擘画发展新篇

站在新的发展起点,华东创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基于过往发展经验与行业趋势,制定未来十年规划,旨在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,深化产学研融合,提升国际竞争力,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关键力量。

一、科研创新:聚焦前沿,抢占技术制高点

未来十年,研究院将持续加大在核心领域的科研投入,计划每年科研经费增长 15% 。在合成生物学领域,重点攻克复杂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技术,建立规模化生物制造示范基地,实现 5 - 8 种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生产;生物医药方面,围绕癌症、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,研发 10 - 15 款创新药物,推动至少 5 款药物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并实现上市;新材料领域,突破高端半导体材料、纳米复合材料等 “卡脖子” 技术,形成 20 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,助力我国相关产业摆脱对外依赖。

同时,积极布局量子计算、脑机接口、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领域,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,联合高校、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。计划在未来五年内,在前沿领域设立 5 - 8 个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,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,使研究院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
二、成果转化:优化体系,加速科技成果落地

进一步完善 “挖掘 - 评估 - 孵化 - 对接 - 落地” 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,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全流程追溯与管理,提升转化效率与透明度。未来十年,目标储备科技成果超 800 项,促成 400 项以上成果实现产业化,创造经济效益突破 50 亿元。

加强中试孵化平台建设,计划新建 3 - 5 个专业化中试基地,引入智能化中试设备,为成果转化提供更坚实的硬件支持。同时,建立 “成果转化基金”,联合社会资本,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,解决成果转化 “最后一公里” 难题。通过举办国际技术转移大会、建立线上成果交易平台等方式,拓宽成果转化渠道,推动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市场广泛应用。

三、人才战略:引育并重,打造顶尖人才高地

实施 “人才强院” 战略,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,未来十年计划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 100 名以上,组建 20 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团队。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,每年选派 50 - 80 名科研骨干赴国外知名机构进修学习,提升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。

深化与高校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,与 20 所以上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,共建 “本 - 硕 - 博” 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。打造特色人才培训课程体系,面向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,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 2000 人次,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专业人才。同时,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设立创新贡献奖、成果转化奖等多种奖项,激发人才创新活力。

四、合作拓展:深化协同,构建全球创新网络

在国内合作方面,与 30 个以上政府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,共建产业创新综合体,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开展定向研发与成果转化,推动形成 10 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,与 500 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。

在国际合作上,积极参与 “一带一路”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,与 20 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、高校建立合作关系,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、技术转移中心。举办国际科技创新论坛,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汇聚,提升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。推动科研成果 “走出去”,在海外设立 3 - 5 个技术推广中心,促进我国技术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应用。

五、平台建设:强化支撑,提升创新服务能力

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未来十年计划新建或升级 10 个以上国家级科研平台,配备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,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保障。打造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,整合科研数据、技术需求、人才资源等信息,实现产学研用各方的高效对接。

建立开放共享机制,向高校、企业开放科研平台与数据资源,每年服务外部科研团队与企业不少于 500 家。同时,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,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,提升研究院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能力,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。

华东创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将以十年规划为指引,凝聚各方力量,勇担创新使命,朝着建设成为国内顶尖、国际一流的创新技术产业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的目标奋勇前行,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
 

服务热线

4001-123-456

微信服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