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4001-123-456
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,华东创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,通过创新合作模式、强化产学研协同等方式,推动众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,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活力。
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政校企合作的典范,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成果转化。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,每年对研究院研究及科技成果应用项目进行资助,同时在科技、人才、产业项目上提供全方位扶持;浙江工业大学依托高端科研团队和技术资源,聚焦生物工业领域 “卡脖子” 技术攻关,研发重点药物大品种;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则提供落地空间、运营经费、研发基金、投融资等配套服务,并享有技术和专利优先受让权。三方协同下,研究院已孵化 7 家合成生物企业。其中,裕元生物基于研究院技术支持,完成槐糖脂的高产菌株改造和吨级中试发酵,实现从葡萄糖到槐糖脂的全生物合成,产品在碳中和背景下市场前景广阔,有望部分或完全取代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 。
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通过打造创新平台,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。其生物医药创新示范基地用地 30 亩、总建筑面积 2.7 万平方米,包含 GMP 标准厂房、洁净实验室等设施,可有效承接中试放大及成熟项目。2024 年,该研究院新注册公司 10 家,引进项目实现营收 9480 万元,其中在孵企业营收 5016 万元,同比增长 41% 。启锰生物科技(江苏)有限公司作为北大 - 启东创新基金资助的首个落地转化项目,专注免疫佐剂和疫苗研发,其研发的锰佐剂能增强机体对疫苗的反应性,具有颠覆疫苗和佐剂产业结构的潜力,有望成长为 10 亿级领军型生物科技公司。同时,研究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 24 家企业提供服务 1061 次,创新基金资助北大教师创新创业项目 10 个,全方位助力成果转化。
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成效显著。在高性能合金材料研发中,研究院与多家航空航天企业紧密合作,将研发出的新型高温合金材料投入合作测试。该材料在 1200℃高温下强度比传统高温合金提高 25%,抗氧化性能提升 40%,有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、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。在纳米材料领域,研究院制备的纳米碳材料复合薄膜,凭借超高导电性和柔韧性,与多家电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,将加速在柔性电子器件、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,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。
未来,华东创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将继续深化合作模式,完善成果转化机制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,在助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。